首页 > 政策法规
榛培育技术规程
来源:未知编辑:未知时间:2024-02-21

  1范围


  本标准规定了平欧杂种榛的绿枝直立压条育苗、建园和栽培管理,平榛育苗和抚育管理,榛果采收与采后处理,生产技术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。


  本标准适用于平欧杂种榛(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.×Corylus avellana L.)和平榛(Corylusheterophylla Fisch.)的培育管理,其他榛种可参照执行。2规范性引用文件


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


  GB 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


  GB/T 8946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


 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(试行)


  GB/T 24904粮食包装麻袋


  GB/T 31123固体食品包装用纸板


  LY/T 1650榛子坚果平榛、平欧杂种榛


  LY/T 2702榛坚果贮藏技术规程


  NY/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


  3术语和定义


 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。


  3.1


  平欧杂种榛Ping´ou hybrid hazelnuts(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.×Corylus avellana L.)以平榛为母本、欧洲榛为父本种间杂交培育出的杂交种,为栽培种。


  3.2


  绿枝直立压条育苗mound layering propagation with green suckers利用半木质化的根蘖或基生枝等直立枝条,经过横缢、生根剂处理、培埋等技术措施进行育苗的方法。


  3.3


  基生枝shoots from the base bud of the trunk由树干基部距地面10 cm范围内的芽萌发长出的枝。


  3.4


  横缢wiring or tie a circuit/ring at the base of the sucker用金属绑丝(22~24#)、金属芯捆扎线等在当年生根蘖或基生枝的基部缠勒紧实。


  4平欧杂种榛绿枝直立压条育苗


  4.1圃地选择


  圃地宜选择地势平坦、土质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,pH值6.0~8.0,有灌溉条件,易于排水,地下水位2 m以上,无检疫性土壤病虫害的土地,所在区域年平均气温5.0℃以上。


  4.2母树定植


  4.2.1母树选择


  选择适栽优良品种的扦插、压条、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育苗方式繁育的生长健壮、根系发达、苗高1 m以上的自根苗为母树。


  4.2.2株行距


  株距0.8m~1.5 m,行距2.0 m~3.0 m。


  4.2.3栽植


  4.2.3.1直立栽植


  直立栽植的步骤如下:


  a)挖定植穴/沟:宽50 cm~60 cm,深40 cm~50 cm。用表层/耕作层土填平定植穴/沟。


  b)栽植前苗木处理:根据苗木水分状况,有失水现象时用水浸泡根系12 h~24 h;修剪根系,剪去断根的断面,截面平滑,保留侧根长度15 cm~20 cm。c)栽植:根系舒展,填土踏实,栽植深度以根颈距地面以下6 cm~10 cm为宜。


  d)浇水:栽植后及时浇透水。


  e)封埯:浇水1 d~2 d后应用湿细土封树盘/定植沟,覆土厚度1 cm~2 cm,树盘/沟内土表面平整。f)覆地膜:用黑地膜覆盖树盘/沟。


  4.2.3.2倾斜栽植


  苗木顺行向倾斜35°~45°角栽植,以向南倾斜为宜。其余同4.2.3.1。


  4.3圃地管理


  4.3.1母树定植当年管理


  4.3.1.1树干管理


  直立栽植时,根据芽的保存情况以及苗木高低决定定干高度,一般为50 cm~70 cm;倾斜栽植时,


  剪留长度60 cm~80 cm,于6月份~7月份轻轻将倾斜树干压倒,使之匍匐于地面并用钩状物固定。裸露


  树干部位可覆土、覆草等避免日灼伤害。


  4.3.1.2肥、水及杂草管理


  6月份~7月份喷施叶面肥2次~4次;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;以人工和机械控制杂草为主,选用


  除草剂除草时,常用除草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参见附录A。


  4.3.1.3有害生物管理


  采用生物、物理、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,常见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方法参见附录B。


  4.3.1.4越冬管理


  年平均气温6.5℃~7.0℃以下地区,在入冬前需做保护处理。直立栽植树在树干基部采用培土或


  用保温材料包裹,切忌用塑料薄膜筒套装;倾斜栽植的可直接培土防寒或用保温材料覆盖。培土厚度4


  30 cm左右。


  4.3.2母树定植翌年圃地管理


  4.3.2.1春季萌芽前管理


  栽植第2年春季萌芽前,撤除覆土或保温材料。直立栽植的,将根蘖枝、基生枝在基部留1 cm~2 cm剪除,在主干顶部留3个主枝并重短截,主干上的其他枝条疏除;倾斜栽植的,将匍匐干先端选留一个壮枝作为营养枝并于50 cm~70 cm高度定干,根蘖枝、基生枝和母树匍匐干萌生的其他枝条在基部留1


  cm~2 cm剪除。


  4.3.2.2其他管理


  栽植第2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,施肥、除草和有害生物防治和越冬管理等参见4.2.4.1。


  4.3.3母树定植第3年及以后的圃地管理


  4月份~5月份当根蘖和基生枝高度达到10 cm左右时,施氮素比例高的复合肥,用量根据母株树龄每株施0.2 kg~0.5 kg;6月份~7月份根据苗木长势喷施叶面肥1次~3次。保持育苗基质湿润,干旱时基质需补充水分,人工除草或使用除草剂(参见附录A)控制杂草,有害生物管理参见附录B。育苗的萌蘖枝和基生枝高度超过1.2 m时,应及时摘心。


  4.4压条


  4.4.1压条时期


  一般在母树定植后的第3年开始压条育苗。当年根蘖、基生枝生长高度60 cm以上、基部达到半木质化时开始压条,华北地区一般在6月上旬,东北、西北地区一般在6月中、下旬。压条后苗木生长期需110 d以上。


  4.4.2压条步骤


  压条步骤和方法要求如下:


  a)定枝:将根蘖、基生枝去弱留强、去密留稀。


  b)除叶:除去压条枝基部25 cm内的叶片。


  c)横缢:在压条枝基部1cm~2 cm高度进行横缢。


  d)生根剂处理:在横缢部位以上10 cm~12 cm范围内涂刷或喷洒1 g/kg浓度的吲哚丁酸(需先用


  酒精溶解)或吲哚丁酸钾等生根剂。


  e)围挡:用高度20 cm~25 cm的厚塑料膜等在压条苗周围围穴,倾斜栽植的可顺行向用高度20


  cm~25 cm的挡板在压条苗两侧围成槽状,塑料膜、挡板距外层压条苗10 cm~15 cm。f)填充基质:在围穴内或挡槽内填充湿锯末、湿草炭土等基质,高度同围穴或挡板高度。土质疏松的沙壤土育苗地,也可在涂刷或喷洒生根剂后直接用湿沙土培埋,培埋要严实,厚度20 cm左右。


  4.4.3起苗


  落叶后及时起苗。起苗时保留根系完整,边起苗边分级,捆扎紧实,标明品种、等级、数量、产地等,并及时进行假植。


  4.4.4起苗后管理


  起苗后至第2年萌芽前清理母树基部锯末或覆(沙)土,对育苗后高度超过3 cm的基茬以及未育


  苗利用的枝条进行平茬。对主干中下部的枝条进行疏除,对树冠枝条重短截,枝条过多时适当疏除。肥


  力不足的圃地在起苗后适当增施有机肥。5


  4.5二年生苗培育


  选用二年生苗进行栽植建园时,需要对绿枝直立压条培育的一年生苗再归圃培育一年。宜选择土肥


  水条件好的苗圃地,定植株距20 cm~30 cm,行距60 cm~70 cm。定干高度30 cm~50 cm,保障肥水供


  应,控制杂草,防治病虫害,具体参见4.3。


  4.6苗木等级规格


  苗木等级规格见附录C。达不到II级苗标准的为等外苗,不能出圃。


  4.7苗木假植与贮存


  4.7.1苗木假植


  起苗分级后,不能及时栽植或外运时,要随时进行临时假植。假植沟的深度为30 cm~40 cm,宽度


  和长度依据地点、地形和苗木数量等确定。苗木摆放在沟内,用湿土培埋根系和苗干的基部,边摆放、


  边培埋,要培严埋实、不露根系。根据土壤湿度情况适当灌水或向苗干根部喷水保湿。土壤结冻前转移至贮存地点进行贮存。


  4.7.2苗木贮存


  4.7.2.1地窖贮存


  寒冷地区采用地窖贮存,应为地下1.8 m~2.0 m深度的全地下窖。窖底铺湿沙,厚度10 cm。由假


  植地点转移来的苗木竖直摆放,根系及苗干基部30 cm以下培湿沙,并适当浇水,以窖底不积水为宜。


  入窖初期,夜间打开窖口通风、白天关闭;日平均气温降到-10℃时盖严窖口,保持至春季苗木出窖。


  冬季窖内温度保持在-2℃~0℃。


  4.7.2.2地沟贮存


  华北地区可采用地沟贮存。选择排水良好的地点,挖深1.3 m~1.5 m地沟,将苗木顺沟向倾斜摆放,每摆放一排即用湿沙培埋根系及苗干,厚度40 cm~50 cm,培埋后适当浇水。气温降至-5℃左右时,在沟表面加覆盖物将地沟盖严。


  4.7.2.3露天贮存


  选避风、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浅沟,沟深30 cm~40 cm,将假植后的苗木根系向下倾斜摆放,用湿土或湿沙培埋根系及苗干,使90%以上的苗干埋入湿土或湿沙内,培严埋实,并适当浇水。


  4.8苗木包装与运输


  零担物流运输的,宜用专用纸箱包装,内层用塑料膜保湿包装,捆扎结实。箱式货车专车运输的,装车后喷水保湿,封闭车门。敞篷货车专车运输的,装车后喷水保湿,将苗木用薄膜、棉被、苫布等材料包紧包严,确保运输期间苗木湿润。运输的苗木,应附有苗木标签及苗木检疫证书。


  5平榛实生育苗


  5.1圃地选择


  参照4.1


  5.2种子选择


  选择坚果大、壳薄、种仁发育充实饱满、无虫害的坚果,质量符合GB 7908的有关要求。按照1125kg/ha备种。


  5.3种子处理


  播种的种子按以下方式浸种、层积和催芽处理:6


  ―浸种:清水浸泡3 d~5 d,每天换水1次~2次,使种仁充分吸水。―层积:提前挖好70 cm坑或沟,入冬前开始沙藏,将浸泡后的种子进行层积处理,层积处理时间60 d以上。种子:湿的比例为1:3。坑或沟底铺3 cm的沙子,将拌沙后的种子放入,至离地表15 cm~20 cm为止,搂平后先撒盖5 cm~10cm湿沙子,其上再盖10 cm厚的湿润细土。


  ―催芽:播种前将层积处理的种子带沙取出,堆积在库房或其他背风地方,每天翻动1次~2次,翻动后用湿沙将种子覆盖以见不到种子为宜。每天喷水一次,保持种子湿润,至种子出芽50%以上开始播种。


  5.4整地与做畦


  5.4.1整地


  秋季至入冬前深耕,深度在30 cm~40 cm。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施入腐熟有机肥11 t/ha~15 t/ha,并施辛硫磷30 kg/ha、代森锰锌30 kg/ha,施肥后再浅耕一次,深度在15 cm~20 cm,随即耙平。


  5.4.2做畦畦面高10 cm~20 cm,畦面宽1.0 m~1.2 m,长度根据圃地情况确定。


  5.5播种


  日均气温达到10℃时开始播种,播种前3 d~5 d灌足底水。床面开沟,沟深5 cm,沟宽5 cm~7 cm,沟间距20 cm,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底,间距为5 cm~10 cm,覆土搂平后,轻轻镇压。


  5.6田间管理


  播种后2 d内浇一次透水,以喷灌为宜,此后视土壤墒情7 d~15 d左右浇一次水。及时除草,力求除早、除小、除净。结合除草进行松土,不伤苗、不压苗。苗木长势偏弱时可在6月上中旬结合浇水、松土等适当追施氮肥为主的肥料。6月中下旬进行第1次间苗,去病苗、弱苗、双株苗和无顶尖等机械损伤苗,10 d~20 d后进行第2次间苗,间苗与补植后苗木密度保留在50株/m2~100株/m2。8月下旬应停施氮肥,多施钾肥,控制浇水。


  5.7实生苗起苗


  平榛实生苗起苗应与造林时间相衔接,随起、随运、随栽植。起苗前2 d~3 d灌足底水,待土壤稍干后再起苗。采用人工起苗或机械起苗方法,起苗深度以35 cm以上为宜,根系完好。


  5.8苗木分级


  起苗后,根据苗木根系、地径、苗高及病虫害、机械损伤等综合情况进行分级,做好等级标记。苗木分级要在庇荫背风处进行。苗木等级规格要求见附录C。


  5.9实生苗假植


  起苗后、运输前,或运到栽植地点后、栽植前,需要假植,假植方法参见4.7.1。


  5.10包装和运输


  平榛苗木包装与运输参见4.8。


  6平欧杂种榛栽培管理


  6.1园地选择


  园地选择除满足GB 15618对含果园在内的农用地的要求外,宜选择交通便利、光照充足、有水源保障、土层厚度40 cm以上的地块,土质以沙壤土、壤土及轻粘土为宜,忌涝洼地和风地。其他生态条件要求参见附录D。


  6.2栽植前准备


  6.2.1规划设计


  榛园地应进行规划、设计。包括小区划分、道路规划、防风林设置、排灌设施及水土保持工程等。


  6.2.2整地


  平整土地,清除园内杂树、杂草,土壤耕翻20 cm~30 cm;能够使用机械化管理的丘陵地或缓坡地可不修梯田,不适宜机械化管理的山地可修梯田。


  6.2.3挖定植穴/沟


  定植穴规格:直径60 cm~80 cm、深40 cm~50 cm;沟规格:宽60 cm~80 cm、深50 cm~60 cm,底土、表土分开,


  6.2.4施底肥


  每穴施充分腐熟后的有机肥10 kg,放在定植穴底部,并与土拌匀,然后将表层熟化土回填、平整。


  6.3品种及授粉树选择


 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,选择适栽优良品种。平欧杂种榛主要品种简介参见附录E。


  选用1个~2个主栽品种搭配2个~3个亲和性好的辅栽品种互为授粉树,主栽、辅栽品种的配置比例为3~4:1。


  6.4栽植


  6.4.1栽植时期


  华北北部及以北地区以春栽为主,华北南部及以南地区秋栽、春栽皆可。


  6.4.2栽植密度


  株距2.0 m~3.0 m,行距3.0 m~4.5 m。


  6.4.3苗木处理


  6.4.3.1苗木临时保存


  苗木运到栽植地点可分品种临时假植(用湿土培埋根系)。春栽时,有条件的可将苗木保存在冷库内,用湿沙培埋根系,库温0℃~5℃。


  6.4.3.2泡根


  同4.2.3.1。


  6.4.3.3根系修剪同4.2.3.1。


  6.4.4栽植方法


  在准备好的定植穴中心挖一小穴,苗木根系放入并摆正,苗干与地面垂直。其余栽植方法、浇水、封埯、覆地膜等要求同4.2.3.1。


  6.4.5定干


  栽后即可定干。定干高度:单干自然开心形50 cm~60 cm,少干形和丛状形20 cm左右,剪口下应有3个以上的饱满芽。


  6.5栽培管理


  6.5.1整形


  6.5.1.1整形时期


  整形修剪在休眠期进行。


  6.5.1.2树形


  可根据栽植区域、土地类型、管理方式等选择以下树形之一进行整形:


  ——单干自然开心形:第2年在主干上选留3个~4个分布在不同方向的主枝,根据枝条长短分别做中轻度短截,剪口下第一芽留外芽;第3年在每个主枝上留2个~3个侧枝,主、侧枝头中轻度短截;第4年在每个侧枝上留二个副侧枝,所有枝头均中轻度短截。


  ——少干丛状形:第2年选留3个~5个分布不同方向的基生枝和/或根蘖做主枝,其余枝剪除。第3年在每个主枝上留2个~3个侧枝,第4年在每个侧枝上选留2个~3个副侧枝。每年各枝头均轻中度短截,剪口下第1芽留外芽。


  ——丛状形:栽植当年保留所有基生枝和根蘖枝,休眠期选留生长旺盛的基生枝或根蘖枝条并进行轻短截,其余细弱枝条剪除。第二年生长期选留3根~5根生长旺盛的基生枝或根蘖枝,其余基生枝或根蘖枝去除,一般要去除根蘖2次~3次;第二年休眠期对选留的基生枝或根蘖枝进行轻短截。以后每年选留3个~5个生长旺盛的一基生枝或根蘖枝并进行轻短截,并将超过6年生的老干从基部疏除,使每株丛的主干数量保持在20根左右。


  6.5.2修剪


  6.5.2.1幼树及初果期树


  生长旺盛的树,轻中度短截主枝延长枝,保留树膛内短枝。生长弱的树,适当重剪促进树势恢复。


  6.5.2.2盛果期树


  各主枝的延长枝轻中度短截,延长枝以下的1年生枝条,按枝条数量的比例,2/3枝数中轻度剪截、1/3枝数中重度短截。树膛内细弱枝、病虫枝、下垂枝剪除,保留其余短枝。适当疏除部分造成树冠郁闭的多年生枝。


  6.5.2.3衰老树更新


  对衰老树回缩至3 a生~4 a生骨干枝部位,促发新枝,形成新的树冠骨架。


  6.5.3除根蘖


  当根蘖达20 cm以上时,应及时清除,每年除根蘖3次~4次。也可采用黑色园艺地布或编织袋等材料覆盖控制根蘖萌生。


  6.5.4人工辅助授粉


  6.5.4.1花粉采集


  选择具有亲和性的品种,春季在雄花序已经伸长但尚未散粉时摘下雄花序,放入纸袋中带回室内,放温暖湿润房间(20℃左右),将花序松散摆放在光滑的纸上,及时收集散出的花粉。也可采取花枝水培的方法,尤其是对于有些容易发生抽条的地区或品种,可于1月底之前剪取花枝,置于温暖的室内进行水培,待雄花序拉长后收集花粉置-20℃低温保存;无-20℃低温保存花粉条件的,可将花枝用塑料薄膜包裹严实,内放置湿纱布,或用湿沙培埋花枝,放置在0℃~5℃冷库内或室外阴凉处,待需要授粉前转移至温暖的室内进行水培取花粉。收集的花粉装于玻璃瓶中,用纱布裹棉塞等封口。


  6.5.4.2花粉贮藏


  取花粉后,当即使用的放在0℃~5℃短期贮藏,长时间贮藏应放在-20℃以下环境中。


  6.5.4.3授粉方法


  幼龄榛园、雄花序夏秋季脱落或冬春季抽干比例大,影响当年产量时宜采用人工授粉。人工授粉在雌花盛开时进行,具体方法参见附录F。


  6.5.5土壤管理


  6.5.5.1树下管理


  定植当年6月上旬~6月中旬撤掉地膜,浇水一次,保持树盘无杂草或覆草,浇水后或下雨后疏松树


  下土壤。


  6.5.5.2幼龄期间作


  1 a生~4 a生树,行间可以间作花生、豆科、大葱及中草药等矮棵作物。


  6.5.5.3幼龄期生草


  1 a生~6 a生树,行间可生草或种绿肥作物,适时刈割,控制草高度在15 cm以下。


  6.5.5.4清耕


  采用清耕方式的榛园,应不定期进行中耕除草,其他方式除草参见6.5.8。


  6.5.5.5覆盖


  树盘或行内可用黑色地膜、园艺地布/防草布等材料覆盖。


  6.5.6施肥


  6.5.6.1基肥


  从2年生开始施腐熟有机肥。施肥时间为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至土壤封冻前。施肥位置在树冠投影的外侧。采用环状沟法、放射状沟法、条沟法或穴施等均可,深度20 cm~40 cm,有机肥与土混拌施入。


  每年每株榛树施肥量:2 a生~3 a生10 kg,4 a生~5 a生20 kg,6 a生~7 a生30 kg,8 a生以上40 kg。施肥应符合NY/T 496的有关规定。


  6.5.6.2追肥


  栽植当年榛树不追肥。2 a生以上追施速效性化肥,选择N:P:K比例为1:1:1或1.2:1:1的硫酸钾复合肥为宜。追施时间:南部栽培区4月下旬~5月上旬、中部栽培区5月上旬~中旬、北部栽培区5月下旬~6月上旬。追肥量应根据树势、土壤肥力状况确定,一般情况下追施复合肥数量可参照:2 a生每株150 g,3 a生每株200 g,4 a生每株250 g~300 g,5 a生~6 a生追施600 g~800 g,7 a生以上1 kg~2 kg。施肥方法:


  树冠投影外围开沟施入,沟深20 cm~30 cm。


  6.5.6.3叶面肥


  栽植第1年,在6月份~7月中旬叶面喷施0.2%~0.3%尿素、及氨基酸液和微量元素肥等叶面肥2次~3次,7月下旬~8月份喷施0.2%~0.3%磷酸二氢钾等1次~2次,间隔期10 d~15 d。2 a生以上树,可视树体营养状况酌情使用叶面肥。


  6.5.7灌水与排涝


  6.5.7.1灌水


  年降水量在700 mm以下的地区需灌水,根据土壤墒情和树体水分状况决定灌水的时期和次数。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、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或水--肥一体化灌溉措施。


  干旱、半干旱地区,或干旱年份,在秋季土壤结冻前、早春土壤解冻后以及5月份,各灌透水一次。


  6.5.7.2排涝


  确保榛园内不积水。平地榛园要有排水渠。山下/山脚坡地榛园要依地势规划导流沟,防止雨季时山上流水长时间在榛园内径流。


  6.5.8杂草管理


  每年除草3次~4次,保持园地较少杂草或无杂草,也可用割草机割草。用除草剂时,在风力2级以下天气,喷头加防护罩近地面喷洒,防止药液喷到树体上;部分除草剂种类和使用方法见附录A。


  6.5.9防抽条


  防抽条措施参见附录G。


  6.5.10防日灼


  防日灼措施参见见附录H


  6.5.11有害生物管理


  及时进行有害生物防控,具体防控方法参见附录B。禁止使用农药及残留限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。


  7平榛抚育与造林管理


  7.1野生平榛抚育


  7.1.1抚育林地选择


  选择集中连片、平榛比例大、杂灌杂树少、坡度40°以下的林地进行抚育。选择抚育的林地,需要依据林业法规办理审批手续,依法依规抚育利用,切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。


  7.1.2除杂


  生长季节清除杂草,休眠期清除非目的杂灌、杂树。


  7.1.3调整密度


  以带状疏伐为主,结合丛状疏伐和单株疏伐。保留带宽3m,带间宽1.0 m~1.5 m。对稀疏榛地进行补植。剪除榛丛内部的过密株、病虫害株、机械损伤株、生长不良的瘦弱株以及过多当年新生萌条,保留健壮的植株。榛林保留密度:2a生15株/m2~20株/m2,3a生10株/m2~14株/m2,4a生5株/m2~9株/m2,5a生2株/m2~4株/m2。


  7.1.4平茬


  平茬于休眠期进行,分为全面平茬、带状平茬和交替平茬等方式。全面平茬间隔期一般为4 a~5 a,视立地条件不同可适当延长。带状平茬沿等高线或山体垂直方向进行,平茬带与保留带宽度比为1.0m:2.0 m、1.0 m:3.0 m、2.0 m:2.0 m、2.0 m:4.0 m。交替平茬是在株丛内剪除结果能力下降的老枝条、选留1 a~2 a生枝条。


  7.1.5施肥


  每年5月中旬~6月下旬,阴雨天下雨前,撒施复合肥(如N:P:K含量比例1:1:1的硫酸钾复合肥)2次,累计施肥量2250 kg/ha~3000 kg/ha。


  7.2平榛人工造林与管理


  7.2.1整地


  在造林一个月前或上年秋、冬季进行整地。全面整地:在坡度15°以下的缓坡或平坦地采用全面整地,全面翻垦造林地土壤,深度25cm~30cm。带状整地:适于坡度在15°~20°的林地,沿山的等高线进行,垦带由上向下挖成水平阶梯,外高内低,垦带宽1.5 m~2.0 m,保留带1.0 m。穴状整地:适用于各立地条件,尤其是山地陡坡、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的造林地整地。


  7.2.2造林时间


  晚秋植株停止生长后土壤结冻前,或早春土壤解冻后植株开始生长前栽植,也可在雨季造林。秋季12/13造林:在树木停止生长后到土壤结冻前,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。


  7.2.3造林密度


  株行距2.0 m×2.0 m、2.0 m×2.5 m、2.0 m×3.0 m,初植密度为110株/ha~166株/ha。


  7.2.4栽植方法


  按株行距定点开穴,穴的大小为40 cm×40 cm×30 cm,表土入穴。每穴施腐熟后的农家肥5 kg~10kg或饼肥2 kg,复合肥0.3 kg,与土拌匀。造林前将苗木根系浸水、蘸泥浆或保水剂,保持苗根湿润。


  栽植时苗木要扶正、根系舒展,填土三分之二时将苗木略向上提,然后再填土至苗木根颈以上的1 cm~2cm,踩实,上部覆一层1 cm左右的表土,要求穴盘外高内低。每穴2株~3株,丛植。


  7.2.5田间管理


  栽植后立即进行第一次平茬,第2 a和第3 a年秋季植株停止生长后,再连续进行平茬,留茬高度3 cm。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,不伤害苗木根系,深度一般为5 cm~10 cm;除草应及时,首次除草时,穴中心1 m内的杂草和灌木全部连根除掉。在穴面上进行松土,扶正苗木,将新土培至根颈以上1 cm~2 cm,踏实苗根部。以后采取带内割草割灌,留茬高度在5 cm左右。月下旬~6月上旬施复合肥750 kg/ha~900kg/ha,或6月下旬7月上旬向叶部喷施0.3%磷酸二氢钾。


  以后每年疏伐/稀株,选留当年生壮枝,使每丛留枝20根左右。超过5a生的枝条应疏除。


  7.3平榛林主要有害生物管理平榛林有害生物管理方法参见6.5.11。8榛果采收及采后处理


  8.1采收


  8.1.1采收适期


  当果苞基部出现一圈黄褐色、果壳变黄褐色、坚果与果苞易分离时采摘。应分品种、分批次采收。


  8.1.2采收方法人工采收:带苞采摘或捡拾落苞(坚果),或在果苞(坚果)脱落前在树冠下铺设采收网,待果苞(坚果)脱落后收集;机械采收:地势较平坦、有条件的大型榛园可优先选择机械化采收。采收前可晃动枝干辅助促使果苞(坚果)脱落。8.2采后处理


  8.2.1脱苞


  带苞采收的需及时晾晒、脱苞,避免受潮及堆放霉变。人工采收的可手工或使用脱苞机脱除果苞,机械采收的则边采收边脱除果苞。


  8.2.2除杂质


  采用人工过筛、挑选,或机械分选等方法除去杂质及残次果。


  8.2.3清洗与干燥


  采用清水冲洗,室外自然晾晒干燥或烘干法干燥,使果仁含水量降至7%。8.2.4分级分级方法参见LY/T 1650。8.3坚果包装与贮藏采用编织袋、麻袋或纸箱等包装,包装材料应符合GB/T 8946、GB/T 24904、GB/T 31123等的要求。


  在低温并通风干燥环境中贮藏,具体参见LY/T 2702。


  9生产技术档案管理


  9.1苗木生产技术档案


  记录繁殖圃母树品种、来源及田间育苗位置;记录育苗生产作业历及苗木生长表现情况;做好假植、贮存位置图等记录,确保品种不混杂,记录苗木销售用户。


  9.2栽培技术档案管理


  做好品种定植图。对每年的生产作业历和产量、质量做好记录。分品种对榛树的物候期及生长表现、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和效果等做好记录,归档保存。


上一篇没有了

艺麟魔方:ylicms.com